温馨提示:打开微信 - 点击右上角 + 号 - 添加朋友, 搜索 jiaotongxing 或者 交通出行网,添加关注,获取最新公交线路换乘、调整变更改线等信息!
与周围的药材市场、机电市场、路对面那个昆明“最便宜的菜市场”一样,菊花村公交车场要搬走了。
4月中旬,菊花村车场将搬到巫家坝。
东站公交车场先行一步搬迁
在这之前,东站公交车场先行一步,于3月7日停止使用,涉及的线路也将进行相应调整(昨日本报进行了报道)。
目前,东站车场已逐步进行搬迁,剩下空荡荡的红砖房。
东站公交车场搬迁完成后,作为昆明东部区域连接大板桥、呈贡甚至州县的主要公交枢纽站之一,承载更多老昆明人记忆的菊花村车场,将暂时在大众视野消失。
菊花村公交车场还要搬回来
昨日,记者从相关方面了解到,昆明东站公交车场此番搬家将“一去不复返”,永久搬迁,而菊花村公交车场则要承担重要公交枢纽站任务,应为暂时搬迁,相关建设完成后,再搬回来。
随着东站公交车场搬迁逐步完成,4月中旬前,昆明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公司十一车队、五车队,十二车队将全部完成从东站公交车场、菊花村公交车场的搬迁,涉及共计20余条线路调整,终点站或起始站将由菊花村、东站等站点,更改为巫家坝站点。
具体站点调整信息,以昆明公交线路调整通知为准。
见证
菊花村车场见证时代巨变
段海涛亲眼见证了菊花村车场周边的巨大变化。
2005年,段海涛调至十一车队担任书记,现在回忆起当时车场的运营情况,他感叹“不愁没人,就愁没车。”
由于周边有菊花村中药材批发市场、机电市场等人流聚集地,加上节假日、周末来昆明圆通山游玩的乘客,以及州县上来昆的乘客,总是把公交车塞得满满当当,“每次看到这种情况,就愁啊,愁车不够用。”段海涛还记得,当年仅98路车,一天的人流量就有24000人次左右;现在,随着各个市场的搬迁,人流量仅达到13000人次左右。
菊花村公交车场斜对面还有个许多昆明人都知道的、“昆明最便宜的菜市场”,市场上卖10多元一公斤的菜品,在里面仅需要五六块钱,“22路车从岗头村到菊花村,每天上午7:30到10:00左右,车上几乎都是前来东站菜市场买菜的中老年人,每次车上都是人挤人,连我们的公交司机都很喜欢去那里买菜。”
随着菜市场的搬迁,此般景象再难看到。
回顾
以前坐公交进城耍是件时髦事
今年55岁的王女士还清楚记得当年自己的周末公交生活。“以前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坐着11路上昆明。”王女士回忆,她以前工作的工厂就在大板桥,周末坐着11路公交车到昆明玩耍,到达菊花村车场后,再乘坐5路车到达昆明主城区。“周末的时候可以坐着公交车来昆明耍耍,即便就是坐着绕几圈什么也不买,都是很时髦的事情。”王女士说。
历程
走过半个世纪的“东站”
如今位于官渡区菊花村公交车场内的昆明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公司十一车队,其前身为地方国营昆明市公共汽车公司东站(以下简称“东站”)11路,追述其年龄,作为昆明公交最老的几条线路之一,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
1966年东站成立时,仅有一个车队,当时11路归“东站行车站”统一管理调度。
1973年东站分队后,11路划归东站二车队(11、12路)管理。
1979年,东站再次对车队、线路进行划分,将东站二队原管辖的12路划出成立三车队,二队仅保留11路(东站—大板桥)。当时因受场地限制,车辆没有专门的停放地点,只能沿路停放于公路边。
1981年5月,昆明市人民汽车公司正式理顺各行车公司自编车队称谓,所有车队称谓按最早开通线路的线号命名,至此,十二车队、十一车队称谓正式启用。
车队成立后,至1992年51路开通,一直承担着昆明东郊片区东站至大板桥的公交客运任务,是该时期沿途驻军及工厂和当地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车队于1984年9月随二公司(原昆明市公共汽车公司东站)由东站迁至菊花村至今。
1992年后,十一车队随着昆明的发展和昆明公交线网优化的需要,先后开通了51路、55路、74路、98路、149路、149路专等线路;优化调整调入了72路、85路、109路、111路甲线等线路。车队服务范围从成立之初单一的东站—大板桥近郊沿线,扩大到现今覆盖昆明城区东、西、南、北。
车队从成立至今,车辆从12台,发展到99台;车型从“越秀”、“广州”牌汽油低功率客车,发展到“金龙”、“恒通”等柴油、天然气、油电混合等。
云南信息报 记者 张艳萍 通讯员 段海涛 王宏斌